王毅:精益求精的高铁机械师 e2p
wu41n
记者王萌 通讯员吴华鹏 穆春宁
=Y7N%T>
他凭着勤奋和执着,在短短4年时间里,实现了从动车作业零基础到路局动车技术比武第1名,从普通工人到工人技师的跨越。他叫王毅,是青岛动车段青岛北动车所的一名随车机械师。 lH-10o9{)
R'48]&*
1992年出生的王毅,生长在一个铁路家庭,父母都在工务系统工作,耳濡目染,从小对铁路工作充满了向往。 tYK`[BJ@'V
L[:0m[g0
2013年4月,光荣退伍的他通过考试,如愿进入青岛动车段工作。王毅被分配到青岛动车所负责地勤检修工作,由于是零基础,他不仅要向师傅学习实作,还要不断补充理论知识。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《动车组牵引系统》《CRH5型动车组电路图》等知识,实作时钻到车体里面,对着书本一遍遍辨认,对着检修流程一遍遍练习。通过一年多学习实践,王毅的业务技能有了长足进步,从车顶到车内,再到车下,成了一个行家里手。 Nu\f+1<
L/\*fJ6H[
2015年10月,王毅通过层层选拔代表路局参加全路动车组技术比武。“参赛的选手中,只有我是退伍军人,其他都是科班出身,感觉压力挺大的。”为弥补和其他选手的差距,王毅强化理论学习,时常学到凌晨2、3点。他给自己定下个规矩,知识点背错一个字就抄一遍,背错十个字就抄十遍,直到一字不差为止。 Vb$#<{
SAC w{
电路图是王毅需要攻克的一大难关,他每天抱着图纸,对照车上配件不停查找、判断,为增强记忆,还自画电路图,整个集训下来,光A4纸就用了千余张。 cz
[5%K{q
RW]W_&KM
“在竞赛集训学习时直掉头发,如果再多集训几个月,估计头发都掉没了。”王毅笑着说道。 TK L,4"
i>Mn:\vE"
付出总会有回报,王毅凭着不服输的韧劲,相继获得了2015年、2016年路局动车组技术比武第4名、第1名的好成绩。2017年初,年仅25岁的他被聘为工人技师。 81_H'n7
{(s(~Up g
“干就要干好,工作就得精益求精。”这是王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 g=%k
+r
-wE2?~4q
2015年暑运期间,在对一组即将重联的动车组车钩进行检查时,王毅发现车钩钩舌弹出力度较小,但不影响正常使用。 Ne1"b}
f0-dwG;\
他没有放过这一问题,对车钩进行仔细检查,发现钩头深处难以观察到的地方,控制钩舌运动的两根弹簧因为小鸟撞击造成一根丢失,一根快要开脱,如果不处理可能造成动车组重联不上。他立即联系调度中止重联作业,及时整修,排除故障,保证了动车组正点出库,安全运行。 1kYxcs~G"
y2rU21
随着业务技能的不断提升,王毅在如何使现场作业更加规范标准、简易高效上动起了脑筋。他根据动车组车钩构造特点,结合作业指导书,独创“Z型车钩检修法”,按照字母“Z”的书写顺序,对CRH5A型动车组自动车钩10个注油点、32个主要部件、上百个小零件进行标注,逐一检查,避免了在检修过程中的漏项问题。 T*9{6Q
7og*"[[
针对动车组车钩设计较为紧凑,部分零件如钩锁连杆、定位杆顶块等部件杂物较难清理的现象,他自行设计CRH5A型、CRH380B型动车组自动车钩定位杆顶块更换简易设备,检修清理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,降低到现在的5分钟,极大地提高了检修效率。 d'-d@"#
0\\0
2015年10月,由于业务技能过硬,王毅被选拔为动车组随车机械师,新的岗位要求他不仅要业务技能精湛,而且要随时发现并处理各种突发故障。 CIlsYv
WK(CqD!cZ
今年春运期间,王毅在担任G224次列车随车机械师巡检中,发现有一个车门踏板放下的幅度比正常踏板小五度,如果不及时处理,在停站开门时易造成车门关不上,危及行车安全。他铺下身来仔细检查,发现踏板下面有一颗旅客吐掉的小果核,将其剔除后踏板动作正常。 DqFcn#uZ
Jmfj*gA2
像这种由于旅客不小心造成的安全隐患时有发生,在动车组值乘中,王毅不放过任何疑点,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偏差,他也会追本溯源,确保动车组绝对安全。 ` kpw&q1
EF=lJV
来源:2017年5月2日《济南铁道报》 T8k"jD0c
JA~>gT[l:
pY@'c4+l
|
一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