征战戈壁 笑傲沙场 hmp`#Hy
O~ M>CO.(7Y
——记“开发建设新疆奖状”集体、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二厂 u]8\
_~9 <)m[&[
wfV;SNV - ,%
#X
本报讯 记者杨东辉报道:它是一支年轻的队伍:成立于2001年4月,职工平均年龄29岁。同时它又是一支战绩辉煌的队伍:七年来,先后获得中央企业“先进集体”、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状”、共青团中央“青年文明号”和中石化集团公司“先进集体”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。 D9_V: SrI [ 94@0$O
它就是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二厂。 A\>o^ XCEI
厂党委书记余满和告诉记者:塔河采油二厂自成立以来,面对具有世界级开发难题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,依靠科技创新、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,实施油藏精细化管理,原油产量以每年40万吨速度持续递增,2008年原油产量达到336万吨,已跨入中石化股份公司采油大厂之列。 AJPdo ? J WN?
创新之路 X"{7\nS3 UY#,9i"k
“塔河采油二厂深化油藏管理,突出创新,提升水平,使厂走上了科学、可持续发展之路!”塔河采油二厂副厂长梁尚斌骄傲地对记者说。 Z\l)2Rp Q.uJ''S_
根据塔河油田地质结构复杂,油藏非均质性强,碳酸盐岩油藏具有超深、超稠、高含胶含蜡、高含硫化氢、高矿化度的“两超三高”的特点,塔河采油二厂实施油藏“三级八类”管理、缝洞单元和稳油控水油藏差异化管理模式,结束了塔河油田见“稠”发愁的历史。 #N,:t+ll )QC-b.
kqV
因为塔河采油二厂掌握了科学开发的方法,该厂油气产量逐年攀升,开发水平不断提高,基本解决了复杂油气藏开发的世界难题。 y#
5G0[E2 ,hc&.;Ej
塔河采油二厂的广大干部职工在这条创新之路上奋力跋涉着。 gQUPr8>2 Vb_{7 J
张炜,油田研究所副所长。2003年才从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的他起初在采油三队实习,他学习积极性特别高,不久就对所有单井的流程和参数都熟练地掌握了,到技术组工作后他更是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,带领大家不断在技术上创新。 uW|9e9Hk2 j5.$*p$](
任文博,2004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,他在工作中大胆实践、勇于创新,经过不懈努力,在油田开发上先后创新了“掺稀降粘”、“注水替油”、“稳油控水”等多项技术成果,为采油厂和分公司几年来年年超产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。 ~@m8C1O{ Rx%r8+]ak
正是他们的努力,通过技术创新,塔河采油二厂逐步形成了深层稠油井掺稀降粘、注水替油开采、注水压锥、深井稠油电泵深抽等采油技术,为整体深化认识、评价塔河油田,加快建设“三个塔河”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。成功改进应用深井稠油电泵,已有5口井电泵下深3500m。目前在TK6-463井试验4000m复合接力泵,在塔河油田首次实现复合接力举升,同时创造了国内电泵下深新纪录;开窗捞筒打捞技术、井口套管密封短节等六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。2005年采油工艺研究所获得西北分公司“十五”科技进步先进集体,他们独自研发的“井口套管密封器”获得了“中石化青年职工创新创效成果大赛优秀成果奖”。2006年,该厂探索的过泵打塞打捞技术、放空井堵漏打塞技术获得了巨大成功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。 u)#Dbs+F 6 scr^hR
)
目前,塔河采油二厂已经形成了10余套技术工艺系列,形成了自己的油藏工艺开发体系,尤其是稠油掺稀降粘与注水替油工艺。 }|1{[* I'9*;{J9Tw
安全之舟 =/*=mJn x<~taT+r:
塔河采油二厂有309口油井,其中有180口油气井硫化氢含量超过150mg/m3,大于15000mg/m3的生产油气井有45口。为了从源头上杜绝“硫化氢中毒”事件,该厂推出了制度创新、管理创新、工艺创新、培训创新的特色安全管理模式。 bJ'V,61w srN;
Q(u
制度创新就是根据石油工业安全标准,编制了《硫化氢井站安全管理规定》、《硫化氢逸散应急预案》、《硫化氢井站*作规程》 等各项规章;管理创新就是制定了独具二厂特色的《岗位安全*作手册》,总结出硫化氢管理“三字经”;工艺创新是在TK1031井等9口高含硫化氢井成功推广应用水封罐密闭技术,使硫化氢浓度下降30%,在TK1005等井成功试行分离器补气增压技术,降低了硫化氢对环境的污染;培训创新,是在开展硫化氢贯标工作的基础上,组织职工现场观摩硫化氢气体对鸽子、麻雀等动物的中毒实验,加强安全警示教育。 &R |